查看原文
其他

策展人可以“让文物活起来”,假如主持人汪涵成为一名策展人?

博小二 博展联盟 2023-10-07



我们都知道,博物馆是一种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


近年来,许许多多的特色博物馆也孕育而生,比如时下流行于年轻人之间的失恋博物馆、星空艺术博物馆等。


失恋博物馆

星空艺术博物馆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也不仅仅只是一种陈列着许多历史作品的“建筑物”。而是成为越来越多亲子、学生、旅者去了解当地人文情怀的公开课堂。在这里,人们愿意去主动感受历史,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审视历史、沉淀于心


当然,如今博物馆热这么盛行,也离不开在各种各样艺术展览活动中担任构思、组织、管理的专业人员——策展人。他们用他们的能力,让每一座博物馆成为一名“文化讲述者”。他们挖掘文物、展品、展项背后的文化信息,希望通过“讲故事”来“让文物活起来”


不过,除了策展人之外,湖南卫视的节目主持人汪涵也希望能用他的方式,让方言“活起来”。



近些年,汪涵除了主持工作之外,也忙着为老人们策划画展、也在其自撰书《有味》中不遗余力的宣传长沙的本土文化。汪涵称:“在我们生活里,戏曲是大家公认的文化,比如说湘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昆剧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作为戏曲的载体,湖南方言和苏州话都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地方文化的根源,对于方言文化的重视很少。”


早在2013年,汪涵就曾在节目《越策越开心--方言听写大会》中提及,说希望在节目之外,可以与朋友一起筹办一座“方言博物馆”


2018年,“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的筹备会议之一湖南省语言资源博物馆建设专家研讨会在湖南省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中心召开。这次的会议上,汪涵老师也正是提出想要建立“中国语言博物馆”的想法。


汪涵会议发言


汪涵称:“湖南语言资源博物馆的建设是我愿望的一部分,我更大的一个愿望是想把中国语言博物馆建在湖南。文字博物馆建在了安阳,是因为那里出土了甲骨文。现在中国没有一个中国语言博物馆,而中国的历史是用语文来书写的,语就是语言,文就是文字。已然有了一个中国文字博物馆,那为什么不能有一个中国语言博物馆呢?而中国的语言在全世界语言的丰富性当中又是非常靠前的。现在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个项目叫世界濒危语言地图,数据显示,全球七千多种语言,以每个月两种的速度消亡,一年就是二十四种。如果我们现在这个馆(湖南语言资源博物馆)建成要到2020年的话,这两年时间一共就有40多种语言眼睁睁地就这么消亡了。所以我特别迫切地希望建立一个中国语言博物馆,我人生的一个最大的愿望,就是把中国语言博物馆建立起来。”


其实在“博物馆热”没有盛行的时期,要实现这种小众博物馆的策展想法是有一定难度的。但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假如汪涵成为了一名策展人,那么他将如何讲述好这段“方言故事呢”?


第一,要具有前瞻性。包括精准语保、兴趣语保和智能语保。精准语保即明确方言资源保护的方向和目的,要以与时间赛跑的速度和紧迫感去收录保存能力所及的方言语料,要以延续人类文明的责任感养护好青少年日常生活中说方言的环境和兴趣。兴趣语保即通过年轻人喜爱的艺术形式,比如电影、音乐、综艺节目等,用年轻化、大众化的传播方法,融合方言,提升关注,让年轻人觉得有趣味、有个性、有腔调,从而愿意去探寻与众不同的方言背后地域文化的深远奇趣与中华文明的繁荣广博。智能语保即充分运用好当代智能技术资源,如AR技术和智能机器人等等。


第二,要具有趣味性。通过顶尖策展人对现有语言资源材料的整合、提炼和布置,加强吸引力,把语言“物化”,从而使青少年,使普罗大众,使国际友人,都能领悟到语言文化的魅力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到新时期建设中伟大时代精神的根源所在,并懂得普通话是为了让我们走得更远,而方言是为了让我们记住自己从哪里来。因此,建馆在对青少年的湖湘文化教育普及和乡土寻根的情感引导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语言博物馆建设的精髓就是让语言“活”起来,让“语言”走出学理研究的范畴,从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变为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至于精准语保、兴趣语保和智能语保则是建设的途径,是语言的“活化”之道。(以上观点整理自汪涵湖南省语言资源博物馆建设专家研讨会发言稿)


汪涵表示自己也将为建设中国语言资源博物馆这一伟大梦想作出不懈的努力。



我们检视在现今的博物馆里,在策展人的努力下,已促使博物馆由寂静的陈列场所一跃成为具有人性、有情趣,融知性与感性于一身的教育空间。现代的博物馆,是全方位多功能的博物馆,除了维护、保存人类智慧累积下来的文化成果,并为自然环境的演变过程留下见证外,亦提供社会大众一个休闲娱乐、濡染艺术气氛及培养情趣的园地,更是接触现代科技信息、协助学习与成长是全球人类的责任,也是博物馆的新使命,未来博物馆的经营已走出馆舍的框架,深入社会以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因此,我们也期待着汪涵老师所设想的“中国语言资源博物馆”建成开幕的那一天。


·END·


文  字|博小二

图  片|网  络

排  版|王  鑫


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博展联盟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文章发表后的30日内与博展联盟联系。



往期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